精华:48
帖数:1374
魅力:1323
经验:1203
金钱:2619
注册:2002-05-05 17:57:53
85093    85093 1楼
[推荐]必将被重读的一部中国科幻小说——关于韩松的《红色海洋》——陈烨河
2005-05-02 20:35:01

<br/><P align=center><B><FONT size=4>必将被重读的一部中国科幻小说</FONT></B><FONT size=3><br/>——关于韩松的《红色海洋》</FONT><B><FONT size=4><br/></FONT></B><FONT size=3><SUB><IMG></SUB> <B>陈烨河<br/></B></FONT></P><br/><P align=left><FONT size=3>  韩松的《红色海洋》于2005年1月出版,算得上是科幻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先不谈文本本身的优劣,就韩松在科幻作家中的独特地位,已经足够引起人们对于这部长篇小说的关注。诚如大家所知的那样,韩松的作品近年来在科幻小说中更显著地呈现出“阳春白雪”的发展趋势(相教以前,韩松近几年的小说在娱乐性上大大减弱),主流(当然也就可以说是“非科幻主流”)的写作手法以及晦涩难解的思想内涵是其后期(也就是目前)作品的重要特征。因此,韩松作品在科幻小说中的境遇,愈来愈像《尤里西斯》在主流文学中的境遇——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啃”的,读者的阅读不是因为故事多么地有趣、情节多么地曲折,而是作为一项挑战,努力地去突破“理解”上的障碍。《红色海洋》更是如此。<br/>  《红色海洋》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分为四个大的部分,每一部分各自独立,但从整体上看,也能发现各章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一部分标题为“我们的现在”,讲述了关于海底“人”的故事,这些人生活在红色的海水中,有各自的种群,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相互争斗厮杀;第二部分标题为“我们的过去”,讲述的是人从陆地世界进入海底世界以后的故事;第三部分标题为“我们的过去的过去”,讲述了人从陆地回到海洋的原由和过程;第四部分标题为“我们的未来”,讲述了三个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实际上,除了第一部分是一个整体,在其他三个部分内,每一章都可算作一个独立的故事,它们与其他章节之间不具备强有力的因果关系,也没有清晰的线索将其贯穿起来。<br/>  阅读《红色海洋》,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在记叙上的行云流水、在想象上的天马行空、在寓意上的凝厚深远,体现出作者作为一个成熟的小说家所具备的老练、沉稳和深邃。这与作者的“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的荣誉是相符的。但当我沉浸在阅读中时,也多次感到困惑、眩晕甚至不堪忍受,誉美之词是《红色海洋》所不缺少的,或许谈一点阅读之惑倒更有价值。<br/>  <B>一、泛滥的暴力与过度的性</B><br/>  整个阅读中,《红色海洋》给人一个极大的印象是,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在极力渲染血腥的暴力。场景的描绘自然是不少的,在“我们的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描写的是海底人的生活,而所谓生活的内容,几乎就是暴力、征服和厮杀,这个红色海洋里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和空洞的尸体。身体被划破、内脏被掏出、血液被吸干、令人作呕的气味在海水中弥散,类似场景的反复描写成为第一部分的重要组成。<br/>  如果说海底人的生活就是以同类相食为核心,作者对文本的建构是依赖于所建构的世界的内在逻辑,那么在第三部分“我们过去的过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叙事中,作者依然理由并不充分地刻意制造了诸多令人费解血腥场面。譬如在第三章“红色海洋”中,作者描写了“僵尸”变为一块块的碎肉轰然倒塌,继而居然有人将这些碎肉塞进嘴里。整个场面怪诞而令人作呕。<br/>  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部小说所表述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人吃人”。比如借人物之口反复出现的歌谣:“炎帝皇帝呀,率熊罴虎貅之军,吃人无数;殷纣王呀,杀死姬昌长子伯邑考,做肉羹,送给姬昌吃。”还有:“明国十八年大旱呀,舅舅锅里煮外甥,女人锅里煮女婿。”都非常直接地提示出作者试图表达的内容。显然,所谓“人吃人”只是一个隐喻,但问题是,是否有必要着力于血腥场面的大力渲染呢,以几乎让人不堪忍受的暴力场景来暗示这个并不复杂的隐喻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br/>  更进一步,本文对于血腥的热衷并没有让我感觉到作者乃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立场上进行一场冷峻的叙述,恰恰相反,这不是冷峻,而是对于血腥充满热情。除却小说内容中让人不堪忍受的暴力,即使是在修辞上,作者也对这一氛围的营造念念不忘。且看这两段叙述:<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红色更加浓厚……活像是青春少女的柔软肚腹被剖开,祭神时溢流出大片鲜血,染红了贞节的自然界,与昨日睡眼惺忪的淡妆少妇颇有不同起来。”</FONT>(第343页)<br/>  <FONT face=仿宋_GB2312>“……但是在废墟中,却有一面同样火红的旗帜在飘舞,藻丝正从旗面上源源不断地烟雨般洒出,像是女人的月经。”</FONT>(第359页)<br/>  显然,所谓“青春少女的柔软肚腹被剖开”以及“像是女人的月经”的比喻,就是在刻意制造血腥气氛,通篇看来,所谓红色海洋,其实就是“鲜血的海洋”。此类修辞不一而足。但是作为一个严肃的小说文本,我很难找出作者如此设计的合理理由,既感受不到情节的新奇,也没有审美的愉悦,更看不到文本背后的意义何在。<br/>  除了暴力,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还刻意对“性”进行过度的描绘。这里,性不是单纯肉体的愉悦与享受,它与暴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性同时缺乏约束(如果要有,大致只有性的关系仅限制在异性之间),乱伦是其毫不避讳地一个内容。诚然,在文学中表现俄迪浦斯情节有其特定价值,很多创世神话中的也多有乱伦情节,但在《红色海洋》中,我看不出其意义何在,因为我无法体会母子乱伦、兄妹乱伦(或者是关涉乱伦冲动的暗示)于小说试图反映的主题有何关联。<br/>  在第一部分“我们的现在”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泛滥的暴力,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泛滥的性了。性与暴力是纠缠不清的,激烈的性爱过后是女性血淋淋的死亡与肉体的被吞噬,性的冲动与暴力的冲动、死亡的冲动也纠缠不清,如果考虑到这是一个隐喻,那么文本中性在社会的位置同样令人困惑:<br/><FONT face=仿宋_GB2312>  “我痴痴地注视着女人们的蠕虫般扭动着的彩色裸体,觉得这一幕分外熟悉。我记起来了,哦,妈妈生下我后作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为可怜的因而哺乳,而是游向不旗而至的银色男人。”</FONT>(第63页)<br/>  这样的叙述是难以理解的,它到底是暗示了性在社会范围内的所起的作用,还是个体在性冲动下的异化/正常化呢?这问题恐怕是很难回答的,而我的看法,对其的解释可能作者都不自知,抑或仅来自于作者潜意识中对于社会、个体以及历史的认识。<br/>  反复被提及暴力与性冲动构成了小说一半以上的内容,由于缺乏意义世界的有利支撑——至少我尚未发现这一支撑,这便大大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也严重扰乱了阅读中正常的审美体验,降低了小说本应具有的价值。<br/>  <B>二、游荡在难以解释的肤浅与不可解释的晦涩隐喻之中的困惑</B><br/>  如前所述,《红色海洋》不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说,它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对于其意义世界的不断挖掘与探索、对现有解释的不断拷问、在否定与肯定之间的徘徊、在建构与解构缝隙中的挣扎。<br/>  显而易见,一个贯穿整部小说四大部分的线索便是关于“历史”的理解。这一点非常明显,尤其是第一部分,整个内容实质上不过是抽空了的人类史的缩影。所谓“红色海洋”,也不过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隐喻而已。而对于这部小说的理解中所遇到的首要难题是文本中关于“历史”这一观念、或者这一事实的阐释。<br/>  在直接隐喻历史的第一部分中,我们看到的是仅仅是“人相食”和“性”。性的隐语的不可理解在上一部分已经涉及,就不再单独解释。那么从整体上看,本文要表达一个观点是:历史的最重要构成(甚至是根本构成)就是“人相食”。但问题是,这一理解显然过于肤浅,因为这种抽象的过程中忽略了过分多的内容,以至于所谓历史被看成了一条简单的曲线,任意一点不过是一个强势的种群去吞噬弱势的同类,并且,这种极富进攻性的行为仅仅是因为生存。<br/>  生存是一条底线、一种极端,而“人相食”则是另一个极端,假如抽象后的历史本质不过是使用一种手段极端的手段实现一个极端的目标,岂不是不仅仅肤浅,而乃至于荒谬?而另一方面,假如承认生存乃是人的一切存在的底线与基础,那么为了这一底线而斗争必然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更何况,在文本中清晰地呈现,生存的斗争也仅有“人相食”这一唯一手段。那么无论在逻辑还是经验上,既然具有了天然的合法性,更是所谓自由意志在无法选择下的被迫的“自由选择”,那么,历史的一切动作岂不是都是合法的了么?换句话说,是合乎真理、天道、伦理以及其他关于人的规范的了。那么,在这不变的规律下,由历史而衍生出的现在和未来,不也必将是一切皆合法的了么?因此,这种经受了过分过滤的隐喻与现实世界必然是不相符,甚至是恰恰相反的。从这一点,就涉及历史的隐语部分,很难认为《红色海洋》具备多少艺术真实,有些读者所认为的“史诗般的波澜壮阔”也许说不通,因为很难透过文本看到一个真实的“史”。文学创作中,抽象是一种文本建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抽象造成了不真实,那这种抽象在艺术上就是失败的。<br/>  当然,在“我们的现在”这一部分的后一段内容,作者也涉及了“宫廷争斗”的情节,只可惜这部分在我看来,仅仅是保留了叙事上的风格,在具体的内容上则显得既空洞又蹩脚,简直就是现在电视上粗俗的“宫廷戏”的简单复写,在艺术感上远不如前面的部分。如果说这部分是作者企图弥补前面对历史隐喻过分简单和粗暴地抽象,那么在后面,这种简单与粗暴却又多次地出现,并且无法再弥补。比如上面提到的关于“人相食”的歌谣的反复出现,就是在不断强化这一让人困惑的关于历史的隐喻。再比如,文章在第四部分的第三章,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者暗示中国的命运系于西洋,那么在“下西洋”最终失败之后(故事所讲述的具体细节不作赘述),西洋人却最终“下”到了中国,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作者的叙事中,可以隐约感受到作者对于下西洋未能彻底所表达的某种惋惜。那么在文本所透露的历史观中,所谓下西洋,不过是强者对于弱者的征服,这是合法的;那么同样,西方世界后来对于东方的征服,自然同样是合法的,如此彰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得不让读者对于作者的哲学立场表示怀疑,进一步,如果文本建构一个真正的我们这世界正在发生的故事,那又将是怎样的图景呢?<br/>  因此,小说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历史的真相、抑或是历史的本质,却是相当苍白和荒唐的。这是《红色海洋》的重大不足,不是瑕不掩瑜的问题,而是在思想内核上出现了重大缺陷,极大减弱了文本在意义世界中的力量。<br/>  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历史”这一观念的理解是传统的,认为“历史”是独立于“现在”与“未来”的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被独立地再现或表现。实际上,人类对于“历史”的认识早已突破这一局限,就连“知识是人决定的”,历史由怎能不以人为尺度、不与“现在”和“未来”发生关联、不由人来决定呢?所以克罗齐才会说:“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当然极端相对主义者则表述成“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红色海洋》中的历史观,则只追求纯粹的客观的历史,而不是现实的对于历史的理解。这是学理上的问题,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我在这里略提一二不过只想表明立场:只有对于“历史”观念进行深刻理解,才能创造出具有思想力量的关涉历史的隐喻。<br/>  除了关于上述对于历史的浅显隐喻外,令人我困惑的是,《红色海洋》中几乎所有其他的隐喻都是不明晰的,有些甚至极其晦涩。同样地,就像关于“性”的隐喻一样,我认为对这些隐喻的解释可能作者都不自知,抑或仅来自于作者潜意识中对于社会、个体以及历史的认识。<br/>  总体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部分“我们的过去”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第一章“神话诸种”,海洋王讲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创世神话;第二章“一二的海洋”讲述一个海底人寻找蓝色海的故事(故事里大海中的“西方”是否有所暗示?);第三章“城堡”讲述海洋王在空无一人的海洋中自我幻想的故事;第五章“受控环”讲述了机器人与海底人相互控制世界的故事。不在此一一简述。总体上,这些故事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比如从历史的可知与不可知的角度、从历史与当代的关系的角度、从柏拉图“洞穴”的角度、从康德的“真实的彼岸世界”的角度、从个人意志与社会意志的角度等等。在我看来,这一部分才真正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上的力度,也是阅读中最充满思考趣味的一部分。<br/>  但是,过分的“多可能性”就会变得无法理解。小说存在的众多概念,我经过认真而严肃地思考之后,依然得不出任何有意义的答案。比如贯穿于文本始终的奇异的黑石头“尸虺”,多少让人觉得借鉴了《2001太空漫游》,但其意义应当完全不一样,那么它到底象征什么呢?<br/>  第四部分“我们的未来”,第一章“天下之水”中骊道元的故事企图说明什么呢?那潭奇怪的“水”又意味着什么?他那个梦到红色之水的梦境又指代什么?第二章“武夷梦”中陈省的故事又是准备说明什么?其中暗示所谓陈省和他的世界不过只是像“矩阵”一样被虚拟出来的,又是要表达什么?<br/>  此例不一而足。因此,形成与关涉历史的主题相比,鲜明的对比是,前者的阐释过于浅显,而其他的概念和隐喻则几乎无法解释,整篇小说于是呈现出某种不平衡的状态。并且因此而产生的一个后果是,碎片化文本的在整体上陷入一种不可理喻的混乱之中。能指的碎片化是现代小说叙事的技巧之一,包括在电影文本中也被大量使用。但是如果过分碎片化的能指伴随着同样在理性与感性上都不能整合的所指,那么,读者很难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如果本文是被割裂的,至少在意义世界或者情感世界要有一个主线将这些碎片串连起来,否则艺术的审美也必然是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只能说“局部是美的,有意义的”,但是却很感受到“整体是美的,有意义的”。从这点,我很难对《红色海洋》有一个意义的或者情感的“整体把握”。实际上仅仅从小说叙事的节奏、风格的微妙变化也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本身就不连续,因此有可能很多概念的设计不过是为了造成形式上统一,而并非是其背后具有某种实在的意义。<br/>  必须指出,一部小说完成之后,就不再属于小说家自己的了,它将属于它的所有现实的读者和潜在的读者,它的意义也不再是独立地存在于文本之中的。如果一个人误读了一本书,那是那个人的错误;如果一个时代误读了一本书,那是那个时代的错误。但这“错误”本身也是“正确”的一部分,它既反映了个人的成长,也反映了时代的成长。这正是所谓“经典”能够长盛不衰,并不断被“重读”的根本原因。<br/>  尽管我个人对于《红色海洋》中的很多观点乃至叙事手法并不认同,但并不妨碍我对这部小说依然保留较高的评价,可以想象,作为小说——至少作为科幻小说,《红色海洋》是需要“重读”的那一部分。</FONT></P><br/><P align=right><a href="http://www.djdq.org/94ul/edge/theedge_5_1.exe" target="_blank" ><FONT color=#6600ff><B>http://www.djdq.org/94ul/edge/theedge_5_1.exe</B></FONT></A></P><br/></body></html>





精华:48
帖数:1374
魅力:1323
经验:1203
金钱:2619
注册:2002-05-05 17:57:53
12081    12081 2楼
2005-05-08 10:32:56

<br/><P>忘忧先生 2005-4-22 21:34:22</P><br/><P>如果真是那么失败,就没理由写他的评论。选择评论对象也要看文不看人才好。</P><br/><P><b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100%"><br/><TR><br/><TD vAlign=center width=*><br/><P>兔子等着瞧 2005-4-22 22:02:45</P><br/><P>没有什么作品可以简单地在刚一推出的时候就断言为“失败”的,尤其是这么一个作家这么一个作品。</P><br/><P>此外,文学评论必然要涉及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与科学评价不是一个标准,不可混用。</P><br/><P>评论的价值不在于对错,而是发现意义,找到新角度。严格说来,任何作品都有评论的价值,无非角度的奇异新颖和立论的标新立异罢了。</P><br/><P>重申,要分清世理和文学的不同,这两种对象的批评方式是不同的——当然有些大牛可以混用,咱们无视吧~~</P><br/><P>忘忧先生2005-4-22 22:07:28</P><br/><P>眼下无法衡量未来的事情。应该从现在看来比较成功的作品中选择,以求最大可能地发现意义,寻找角度。</P><br/><P>兔子等着瞧 2005-4-22 22:11:10</P><br/><P>如果不为文学作品预设前提,怎么能有价值的判断呢?</P><br/><P>如果为文学作品预设前提,怎么能保证前提的有效呢?</P><br/><P>关键在于,文学这个东西不能以固定的角度来预判,所有的预判最后都要被解构被推翻。而作为一篇结构上足够复杂意象足够隐晦的作品,这本书确实可以说是值得评论的,至于“失败”的结论,只不过现时一个预判而已,不足为凭。</P><br/><P>nanyueyi2005-4-29 1:01:27</P><br/><P>我不是很同意拼音的观点。有一个很明显的理解思路,可以说不会和韩松的基本思路差太远。我想这是因为我读了所有韩松文论的缘故,也整理过韩松创作发展的脉络。</P><br/><P>当然,不排除我也可能是误读(好了,争论开始了)。不过我现在实在没有时间来写这篇文章,硕士论文要开题……寒假读完之后其实很想写,但开学一忙就废了。如拼音所说,需要重读,带着思路去重读,而如果要写出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必须参考韩松的科幻文论和其他作品——工作量不会太小。希望暑假能写出来。</P><br/><P>吴岩的评论必须注意。其一,他说这部小说是现阶段中国科幻甚至主流文学的最高水平,这的确不是妄言,比思想性比艺术性比技巧手法,的确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坛最好的作品之一。其二,吴岩跟我说,如果他在序言里面把话说满了,韩松这书可能就出不了了——这话还是很好理解的。</P><br/><P>兔子等着瞧 2005-4-29 8:37:51</P><br/><P>奇怪的是,我同意这是中文中近年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却不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科幻小说,这个悖论是怎么回事?</P><br/><P>拼音输入法2005-4-29 9:22:39</P><br/><P>因为它已经不怎么“科幻”了啊,后现代啊,后现代……</P><br/><P>寒松以后将具有“科幻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小说恐怕没多少“一般科幻爱好者”看……</P><br/><P>兔子等着瞧2005-4-29 12:22:35</P><br/><P>相比之下,我认为韩松的关注点仍然是意识形态上的,这就使得其作品不太能从科幻的方向理解 <br/>而仍然适用主流的批评标准。 <br/>换句话说,他关心的是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怎么表达其对现状的看法和不满,而不是这种手法开创的新领域……我在说什么? </P><br/><P>nanyueyi 2005-4-29 12:30:17</P><br/><P>但是事实上是开辟了新领域。其实韩松经常在小说中表达神秘主义的观点,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韩松小说的某些晦涩混乱之处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维的某些暗黑不明之处。我很欣赏李长之评鲁迅的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生命的幽深处,自然有烟有雾。”因此,韩松这部小说(以至于韩松的所有作品),都很适合用新批评的方法去研究</P></TD></TR></TABLE></P><br/><P>aiyimoon2005-4-29 14:43:36</P><br/><P>韩松的东西 不比任何一部后现代作品难解读 因为其相当明确的功利性 因此更多时候不妨看做政治或者社会寓言 </P><br/><P>nanyueyi 2005-4-29 17:30:13</P><br/><P>NOD.不过在功利性之外,还另有很多别的东西可以分析。和许多后现代文本的区别在于,也许那些文本呈现的无数可能性都是(或者不是)作者的意图,而韩松的文本,那许多条线索中有一条是强烈体现了作者意志的</P><br/>[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8 10:34:03编辑过][/color][/align] <br/>





精华:194
帖数:2662
魅力:2470
经验:3641
金钱:6417
注册:2002-11-24 19:08:40
17081    17081 3楼
2005-05-12 21:18:03

<br/><P>拼音写的,大部分也是我的感受。</P><P>我相信韩松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用诡异的眼光去看他人的小说,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千奇百怪的存在于别人的想象里。</P><br/>

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096077346734080    5096077346734080 4楼
2014-06-15 20:26:47

韩松的《红色海洋》我还真买了一本,看完之后心里非常不舒服……真是找不到什么语句能形容自己的感受。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1
帖数:3726
魅力:13980
经验:15334
金钱:9203
注册:2009-03-15 22:26:48
5670314474209280    5670314474209280 5楼
2014-06-15 21:00:03

这么多年了,网上居然还没有全文。。[em22]

永忆相逢千万好,江湖。归渡扁舟去也无?




精华:6
帖数:1282
魅力:1748
经验:2894
金钱:1666
注册:2004-08-13 09:32:39
5653972123648000    5653972123648000 6楼
2014-06-15 21:09:33

韩先生的缺陷是管不住自己的思想

Oo。&lt;,*}}}}}}&gt;&lt;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086533929402368    5086533929402368 7楼
2014-06-15 21:48:14

小说实在是太不河蟹了,如果有网站敢登全文,估计站长离喝茶不远了。<br><br>话说我为何总打错别字呢?[edit]2014-06-15 21:51:03.792155[/edit]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6
帖数:1282
魅力:1748
经验:2894
金钱:1666
注册:2004-08-13 09:32:39
4859630807154688    4859630807154688 8楼
2014-06-15 21:51:27

http://vdisk.weibo.com/s/uD74AECdmviGC

Oo。&lt;,*}}}}}}&gt;&lt;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074757129076736    5074757129076736 9楼
2014-06-15 21:58:33

疑,微盘又能搜索了?真是可喜可贺。前段时间我党严打,微盘的搜索功能一直关闭,我还以为要关到11月底严打结束呢。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1
帖数:3726
魅力:13980
经验:15334
金钱:9203
注册:2009-03-15 22:26:48
5753237407793152    5753237407793152 10楼
2014-06-15 23:47:17

好极,好极。我一向坚信,网上会有的。

永忆相逢千万好,江湖。归渡扁舟去也无?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712349319135232    5712349319135232 11楼
2014-06-16 10:22:09

坐等楼上的书评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149399365713920    5149399365713920 12楼
2014-06-16 10:23:35

如果能管住自己的思想,我们也就与死人,或者奴隶无异了。关键是韩松还敢写出来,而且还是在当年“公知”们还未借博客微博崛起的时代。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6
帖数:1282
魅力:1748
经验:2894
金钱:1666
注册:2004-08-13 09:32:39
5696354860924928    5696354860924928 13楼
2014-06-16 11:04:48

你理会错我的意思了 韩有点主题先行的感觉 然后类似诗的语言和叙事又多了点 估计他的很多作品是在激情燃烧中完成的 但是总感觉胸中万言 落笔寥寥

Oo。&lt;,*}}}}}}&gt;&lt;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5630315443781632    5630315443781632 14楼
2014-06-16 13:50:58

哦,你这样说也没错。不过我猜这与其职业习惯有关——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以前是新华社记者……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1
帖数:3726
魅力:13980
经验:15334
金钱:9203
注册:2009-03-15 22:26:48
5648242637275136    5648242637275136 15楼
2014-06-17 00:36:02

看了一小半,真累。作者要是存心不让人看懂,一般不难做到。<br><br>根帖说的“泛滥的暴力与过度的性”其实很好理解,实质是写人类的退化。那些水栖人不但在知识上,就连智力上也远远达不到人的水平。于是像乱伦、食人之类前文明的行为成了他们的习惯。人类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也可以这样退化回去。<br><br>可是第一部分的这类描写想象力欠佳,口味不够重,既没有足够的趣味也缺少清晰的隐喻。情节中自相矛盾之处也不少,例如女人记忆的短时效和母亲讲述的庞大内容难以兼容,一会儿说算不清时间一会儿又说母亲是最老的一个,掠食者对主人公收留优待而不是直接吃了根本说不通,还有几处说把什么东东打落到水里,原本不就是在水里吗?在水中使用投射式的兵器也不合适。<br><br>======<br><br>看完了。总体感觉,这部小说是在一个不错的科幻背景——人类回归大海——之下,无力构造适当的细节,而将许多信马由缰的片断生拼硬凑起来,再添加一些故弄玄虚的诡异元素形成的杂烩。与《火星编年史》对比,高下立判。<br><br>第一部分是个虽欠精彩也还算完整的故事。除了水栖人和海底城之外,它还为我们留下了其它一系列悬念,包括:为何海星注定成为海洋王?海兽面具和死女人的头发有何魔力?左手上的眼睛代表什么?尸虺蚺遗等人如何成为特异功能者?海难和关闭是什么?我是带着这些疑问向下阅读的,直到看到正文的最后一个句号,才发现作者根本没打算解释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无深意也无呼应,似乎只是一些在故事发展不下去时抛出的转移注意力的道具。<br><br>第二部分的几个故事还比较有趣,隐晦地展现了水栖人在水中渐渐磨灭文明而复归蒙昧的片段。可是这些故事都流露出对文明历史的陌生,其中少了关键的一步:水栖人下水之初,保留了陆生人的全部文明和智慧,却转而走向蒙昧,这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何在?<br><br>第三部分,总算有科幻了。除了正面讲述水栖人来历的一节,其它几个故事似与主题相距较远。特别是钻井平台的故事,对水中的红藻赋予了诡异的能力,似与全文其它部分脱节。<br><br>第四部分最没劲了,找来几个历史故事胡乱演绎一下,堆过来凑字。[edit]2014-06-18 23:08:04.442921[/edit]

永忆相逢千万好,江湖。归渡扁舟去也无?


刷新树形列表
85093 ● - [推荐]必将被重读的一部中国科幻小说——关于韩松的《红色海洋》——陈烨河 11827字1楼 兔子等着瞧 2005-05-02 20:35:01
12081 ◆ - &lt;P&gt;忘忧先生 2005-4-22 21:34:22&lt;/P&gt;&lt;P&gt;如果真是那么失败,就没理由写他的评 3363字2楼 兔子等着瞧 2005-05-08 10:32:56
17081 ◆ - &lt;P&gt;拼音写的,大部分也是我的感受。&lt;/P&gt;&lt;P&gt;我相信韩松有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用诡异的眼光去看 164字3楼 按程序接吻 2005-05-12 21:18:03
5096077346734080 ◆ - 韩松的《红色海洋》我还真买了一本,看完之后心里非常不舒服……真是找不到什么语句能形容自己的感受。 48字4楼 冷眼 2014-06-15 20:26:47
5670314474209280 ◆ - 这么多年了,网上居然还没有全文。。[em22] 23字5楼 天衣居士 2014-06-15 21:00:03
5086533929402368 ◆ - 小说实在是太不河蟹了,如果有网站敢登全文,估计站长离喝茶不远了。&lt;br&gt;&lt;br&gt;话说我为何总打错别字呢?[edit]20 52字7楼 冷眼 2014-06-15 21:48:14
4859630807154688 ◆ - http://vdisk.weibo.com/s/uD74AECdmviGC 38字8楼 coolchinese 2014-06-15 21:51:27
5074757129076736 ◆ - 疑,微盘又能搜索了?真是可喜可贺。前段时间我党严打,微盘的搜索功能一直关闭,我还以为要关到11月底严打结束呢。 55字9楼 冷眼 2014-06-15 21:58:33
5753237407793152 ◆ - 好极,好极。我一向坚信,网上会有的。 18字10楼 天衣居士 2014-06-15 23:47:17
5712349319135232 ◆ - 坐等楼上的书评 7字11楼 冷眼 2014-06-16 10:22:09
5648242637275136 ◆ - 看了一小半,真累。作者要是存心不让人看懂,一般不难做到。&lt;br&gt;&lt;br&gt;根帖说的“泛滥的暴力与过度的性”其实很好理解,实 895字15楼 天衣居士 2014-06-17 00:36:02
5684870118375424 ◆ - 的确,我也觉得很矛盾。不过我认为“泛滥的暴力与过度的性”不是口味不够重,而是没有什么深意和新意,感觉就是刻意对重口味进行 322字16楼 冷眼 2014-06-17 00:49:08
5178510654046208 ◆ - 大江前一年,赤铸在聊天室里说他的重口味构思,都是一边吃一边奸的。《红》这种先奸后吃的多么落伍。[edit]2014-06 47字17楼 天衣居士 2014-06-17 01:08:28
5195175127154688 ◆ - 所以我说韩松实际上不擅长写重口味类型的文章,因此在《红色海洋》中堆积太多重口味情节的话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53字19楼 冷眼 2014-06-17 09:49:45
5067365490360320 ◆ - 看了几页就跳了&lt;br&gt;&lt;br&gt;另外 百年孤独的头十页我断续看了一个多月 后面的部分一个下午看完的 而且是在课堂上 到现在 85字18楼 coolchinese 2014-06-17 02:26:53
5677568673972224 ◆ - 楼上好兴致,百年孤独能看无数遍……我也是大学时看的。虽然对作者惊为天人,不过当时看的书多(学校图书馆里面小说非常多),没 79字20楼 冷眼 2014-06-17 10:36:06
6195310002962432 ◆ - 本帖已屏蔽 896字21楼 天衣居士 2014-06-18 23:02:55
5120898164064256 ◆ - 也亏得你耐得下心看完 10字22楼 coolchinese 2014-06-18 23:43:44
5653972123648000 ◆ - 韩先生的缺陷是管不住自己的思想 15字6楼 coolchinese 2014-06-15 21:09:33
5149399365713920 ◆ - 如果能管住自己的思想,我们也就与死人,或者奴隶无异了。关键是韩松还敢写出来,而且还是在当年“公知”们还未借博客微博崛起的 63字12楼 冷眼 2014-06-16 10:23:35
5696354860924928 ◆ - 你理会错我的意思了 韩有点主题先行的感觉 然后类似诗的语言和叙事又多了点 估计他的很多作品是在激情燃烧中完成的 但是总感 70字13楼 coolchinese 2014-06-16 11:04:48
5630315443781632 ◆ - 哦,你这样说也没错。不过我猜这与其职业习惯有关——我没有记错的话,他以前是新华社记者…… 44字14楼 冷眼 2014-06-16 13:50:58


Copyright ©2001 - 2025 大江东去,科幻长城
Powered By Djdqbbs Version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