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之砖:《计算中的上帝》
2005-05-07 21:49:56
<br/><P>很少评论国外的作品。主要是因为读不了原文,对着译文评论多少像在打鬼,意思不大。可是回顾国内,实在太久没有值得评论的作品了。</P><br/><P>看正文前后的介绍,说《计算中的上帝》是一部以创意著称的小说,是我喜欢的类型。“新颖”、“震撼”、“引人深思”一类的措辞不但遍于纸上,也成为我阅读正文之前热切的期待。然而,小说的正文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出色。</P><br/><P>《计》的创意虽然新奇,却很难算作成功,因为貎似惊人的证据全是外星人从九宵云外带过来的,和地球人本来的知识完全没有关系。外星人发现了三个星球的生命演化过程是多么相似,外星人证明了同时存在的宇宙不能超过九个,又是外星人观测到爆发的超新星被一只大手捏住,由此论证“上帝”的存在并不像获得这些证据那么困难,如果得不到这样结论才着实是件怪事。建立在信息开源基础上的想象很难震撼到人,因为幻的成份太多,科的成分太少。尤其失望的是,作者把这个变故对地球的影响一笔带过,把焦点引向了猎户座,从外星人认为“上帝”存在开始,到“上帝”确实存在为止,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空对空的故事。说能“让读者掩卷之后开始思考”,只怕是过誉了。</P><br/><P>结尾部分同样令人失望。从汤姆离开地球之后,这个故事新意全失。用三个种族的基因拼成一个生物的设想有些为变求变,与前文只通过癌的作用机制有些联系,似乎只用于解释癌症为什么存在,是为顾枝节舍弃了主干。另外,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样三类合一的新生命拥有多么超凡的能力,如果三合一就能创造上帝,还要那些数字化的恐怖分子干什么?蔚布黛尔也不过是一团蛋白质,难道强大得近于神奇的生物应该由娇气的蛋白质构成?我想这一点不是发现几种由基于同样几种氨基酸的生命形式就能说明得了的,蛋白质本身的性质与宇宙的环境实在太不相配了。</P><br/><P>对外星人形象的描写没有什么特点,比其它许多科幻作品逊色不少。虽有出于同为氨基酸-蛋白质生命的相似性的考虑,三个星球的人仍是过于近似。霍勒斯甚至能与汤姆全家共尽晚餐,与前面提到的“不比人和草莓更相似”全然大相径庭。以致汤姆起飞之后,我一直按捺不住BT的冲动期望这对朋友之间上演一段夕阳无限的异星恋情,又对汤姆没能等到恋情正式发生深觉遗憾。</P><br/><P>情节方面的问题也许部分要归咎于翻译,但是作者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首先,通篇的第一人称叙述之余,用全知视角楔入的两个原教旨主义者的作案准备和离开后汤姆妻儿的生活两段,看上去非常蛇足,直接砍掉会为本文增色不少。另一个要害问题,汤姆的癌症,以及由此引出的那些拉拉杂杂的故事,仅仅联系着末尾处的三合一,与文章的主旨同样相当脱节,就像粘附在故事主线上的一个线头,用力一吹就随风而逝了。那个中国老农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在读者以为会抽汤姆的基因作为制造蔚布黛尔的原料时小小抖个包袱,这样的包袱不抖也罢。类似的花哨还有很多,虽然有些讽刺颇有趣味,也像足了挂在身上的一串串饰物和铃铛。好像是岗恩还是谁说,要把小说里所有无关的内容去掉,像雕塑时去掉不属于塑像的石头,在这一方面,我觉得作者走上了另外的路。</P><br/><P>总之,我以为《计》算不上第一流的科幻小说。其创意之于《超新星纪元》,其故事之于《安德的游戏》,差距都很明显。它的影响力也许多少源于“上帝”这个题材,像《达芬奇密码》一样在宗教气氛浓郁的社会里占据了天然的优势。《计》得不到雨果奖也不能说明评委口味的偏颇,与我在倪匡奖中频频饮恨不是一回事也。嘻嘻。</P><br/>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