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08
帖数:5699
魅力:18319
经验:18459
金钱:13740
注册:2002-05-05 16:08:56
125039    125039 1楼
[转帖]后稀缺
2008-08-04 13:03:56

<br><br>后稀缺<br><br>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br><br>跳转到: 导航, 搜索<br><br>后稀缺(Post-scarcity)是一种迄今为止还未实现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商品、服务、信息都可以被人们无偿占有,货币也将不复存在。人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由于在后稀缺社会里,物质、能量、信息都大量的存在,并且存在自动系统,使人们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即可获取日常用品和其它产品。这些自动系统使得产品的生产有如软件复制般简单方便。<br><br>可以这么认为:即人类现在已处在一个有足够多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世界,<br><br>能够使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就算未来产生一种社会能使全球的资源被均匀的分配到每一个人的手中,这种社会还不能被称为「后稀缺」社会。<br><br>这是因为在一个真正的「后稀缺」社会里,人们是可以不用劳动就可获取日常用品和其它产品的。当然,对于某些专业人群而言属于「自愿型」或是「享受型」的劳<br><br>动(比如文学家创作一部新的小说或是软件工程师撰写最新的开源软件)仍将大量存在于「后稀缺」社会中。<br><br>诸如「后稀缺经济学」一类的术语是自相矛盾的。这是因为「稀缺」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莱诺·罗宾写于1932年的论文《论经济科学的本质与重要性》中,「经济」被定义成:“探讨为了在生活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生活要求而衍生的一类人类行为的科学”。[1]<br><br>目录<br><br> [隐藏]<br><br>1 方法<br><br>1.1 未来的科学技术1.2 数字时代的信息后稀缺<br><br>2 后果<br><br>2.1 经济转型2.2 不可避免的稀缺<br><br>3 在幻想作品中的出现<br><br>3.1 乌托邦作品3.2 反乌托邦作品3.3 中文作品<br><br>4 脚注与參考文獻5 外部連結<br><br>//<br><br>[编辑] 方法<br><br>[编辑] 未来的科学技术<br><br>有多种未来的的科学技术可以导致后稀缺社会的到来。纳米科技的某些未来的高级形式,比如分子组装机器或纳米工厂,可以衍生出自动生产和复制任何产品的机器。[2]在纳米科技的高级形式到来之前,制造实验室和高级工厂自动化程控技术也可以在人们投入劳动不多的情况下生产出大多数人类所需的产品[2]。<br><br>同理,未来的游走于小行星带中的可以自我复制的小行星矿物开采机器可以使地球的物质走向后稀缺时代。聚变反应堆和轨道太阳能可以使地球的能量走向后稀缺时代,特别是当轨道太阳板可以不经人力而被大量生产。[2]<br><br>[编辑] 数字时代的信息后稀缺<br><br>可以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成熟,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后稀缺时代。只要使用得当,人们可以轻易地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各种影视、音乐、软件、图像、照片、书籍、资讯。而所有这些在短短十几年以前都是不可以想象的。<br><br>信息的创造者曾经并且仍旧在使用实体的原材料创作传统信息产品:画家用颜料和帆布作画,雕塑家用泥土和石头雕刻,建筑师用墨水和钢笔制草图。信息创造者的劳动最终造就了一个所谓“真迹”的信息产品。而对于这些“真迹”的大批量复制(所谓“拓本”),就算是可能的(通过印刷或影印的手段),也仍旧是很昂贵的。<br><br>与传统信息产品不同,数字信息产品拥有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复制代价。但是信息的创造者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新的方式来创造数字信息产品:画家用图像软件作画,雕塑家用快速建模软件制作新的雕塑,建筑师用CAD/CAM软件制草图。并且对于已经存在传统信息产品,可以通过对其所谓的“数字化”,使其成为数字信息产品。比如古腾堡计划扫描旧书制作电子书籍以及把老电影转换成rmvb格式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真迹”的创造是费时费力的,一旦“真迹”制作完成,对于它的大批量复制只需人们输入“复制”和“粘贴”即可轻松完成。<br><br>数字信息产品所拥有的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复制代价带来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即数字信息产品的最终用户应该支付多少钱才能购买一个实际上可以被免费复制的产品?以及消费者对于他们自己已经拥有的数字信息产品是否有权进行无限制的复制?有些人认为消费者不应有这个权利,而且他们会用诸如数字版权管理之类的技术把他们的这个观点强加于消费者的身上。也有些人认为消费者应该拥有这个权利,他们相信信息产品应该被人们所广泛的无偿拥有(参见copyleft),他们也相信诸如数字版权管理之类的技术是资本家为了在数字信息产品时代保持自己的盈利而把传统商业模式强加于信息产业之上所创造出的一种人为稀缺。<br><br>开放源代码运动即是“信息产品应该被人们所广泛的无偿拥的”这个理念的一种实践。有许多开放源代码程序员都表达过他们对于后稀缺社会的期待。GNU以及自由软件运动项目的缔造者,GNU操作系统设计者,著名程序员理查德·马修·斯托曼在《GNU宣言》中[3]就热切地表达了他对于后稀缺社会的憧憬:<br><br>“<br><br>长远来看,免费提供软件是迈向后稀缺世界的第一步,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人需要为了生计而辛勤工作。在每星期花固定的十小时做些必要的工作,如立法、家庭会议、修理机器人和勘探小行星资源後,大家会有时间从事些有趣的活动,例如写程序。那时候就不须要靠写程序来过活了。<br><br>”<br><br>[编辑] 后果<br><br>[编辑] 经济转型<br><br>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将伴随着后稀缺时代的到来而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礼物经济。[4][5]在礼物经济里,人们相互交换的仅限于诸如社会地位、名声、特别技能等非物质性物体。<br><br>许多科幻小说也描述了后稀缺时代的的经济转型[6]。在后稀缺时代里,人们将会对于日常用品的损毁和遗失不那么在意,因为人们可以轻易的复制出替换品继续使用。货币系统也将不复存在。许多科幻作品把这种转型看成是一种使人类摆脱辛劳和贪婪的正面力量。但是也有一些科幻作品认为来得过于容易的物质繁荣会把人类宠坏,使人类失去奋进向上的动力,最终被自然界淘汰。<br><br>[编辑] 不可避免的稀缺<br><br>有些事物就算在后稀缺时代到来之后还将是稀缺的。一个小组、社区、国家的领导者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一人担当。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耶路撒冷城可供沙漠一神諸教信徒居住。全球只有一份清明上河图的真迹。<br><br>不加控制的人口增长也会导致稀缺。保罗·埃尔利希、艾伯特·巴特利特以<br><br>及其他学者指出世界人口的几何级数增长可以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耗尽任何有限的资源,包括整个宇宙的资源。如果世界人口按照1994年的速率增长,那么在<br><br>1900年之内人类的总质量将会与地球的总质量相等,在6000年之内人类的总质量将会与可观察到的宇宙的总质量相等,当然,后者的发生需要以人类发现超光速旅行方法为前提。[7]所以后稀缺社会的到来也就代表着人口的低增长或者是零增长的到来。<br><br>[编辑] 在幻想作品中的出现<br><br>[编辑] 乌托邦作品<br><br>虚构的后稀缺社会包括科利·多克托罗所作《魔术王国的下和出》小说[8]中的Bitchun社会,威尔·麦卡锡所作《Sol女王国》小说中的Sol女王国,查尔斯·斯特罗斯所作《奇点天空》中的「Festival」社会,以及星际旅行系列中的星際聯邦。<br><br>金·斯坦利·鲁滨逊的火星三部曲描写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社会的开始。在这个高度自动化的社会里只有少数几种物质是以它们的纯度来衡量的。<br><br>虚构的机器,如《星际旅行》系列中复制器或者是其他的纳米制造机器是可以被用来创造任何产品的。有些作品中甚至描绘了后稀缺社会在太空中创造新的生活空间,比如《文明》小说中的「轨道」生活空间[6]或者是拉瑞·尼文所作《環形世界》小说中的環形世界[9]。<br><br>尼尔·斯蒂芬森的<br><br>《钻石时代》探讨了在迈向后稀缺社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中间阶段。在这部小说里纳米制造机器已经可以允许任何人制造任何的产品,但是原材料与能源还是被紧<br><br>紧的控制在了贵族的手中,直到一种被称之为「蛋白质种子」的技术到来之后。「蛋白质种子」技术允许纳米制造机器使用周遭环境里的土壤、石块、太阳能进行生<br><br>产,从而打破了贵族对于原材料与能源的垄断使得书里的社会迈入后稀缺时代。<br><br>詹姆斯·P·霍根创作了几部以后稀缺社会为主题的小说。《来自去年的航程》小说描述了「喀戎」社会,其中,南門二系上的太空胚胎殖民者选择了后稀缺生活方式。《土星的怀抱》小说及其后续《愤怒的拂晓》小说描述了"Kronians"──一个殖民土卫六的伪宗教社会──在土卫六上发展后稀缺社会的过程。这些故事的中心思想都是后稀缺社会成立非常困难。这些故事都认为只有殖民新的星球,才能迫使人们放弃对于金钱和财产惯性思维。<br><br>鲁迪·拉克描<br><br>述了一种名为Realware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复制任何它所看到的产品。这种机器的到来导致了商店的恐慌,它们把货架的玻璃窗涂成黑色,试图防止路过<br><br>的行人利用Realware机器复制它们的货品。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商品一旦被售出,就立刻被街上的Realware机器所复制了。<br><br>[编辑] 反乌托邦作品<br><br>也有一些反乌托邦小说描述后稀缺社会。在这些小说里,后稀缺社会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把人类变为废物。比如E·M·福斯特的1909年的短篇故事《机器停止了》, 阿瑟·C·克拉克的1956年的小说《城市与蒼穹》,菲利普·何塞·法默的1967年的小说《紫色工资的骑士》,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小说《Cyberiad》。在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中, 时间旅行者根据他对Eloi人的观察认为人类已经运用高等的后稀缺技术征服了整个自然界<br><br>[编辑] 中文作品<br><br>中国古代民间有关聚宝盆的传说即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后稀缺技术的向往。在佛教经典中对于他化自在天诸天的描述中也有关于天人意念一动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但是这些描述均属脱离科学的空谈,并非严格意义上对于「后稀缺」社会的描述。<br><br>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社会并非「后稀缺」社会,这是因为桃花源里的人们仍需通过从事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才能获取食物。<br><br>[编辑] 脚注与參考文獻<br><br>^ Robbins, Lionel(1945).An Essay on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Science.London:Macmillan and Co., Limited.&nbsp;, p. 16^ 2.0 2.1 2.2 三思藏书架 -- 创造的发动机 - 埃里克·德雷克斯勒, Anchor Books, 1986^ GNU宣言(在线阅读)- Richard Stallman; March 1985^ 礼物经济 - Vaughan, Genevieve, Ms. magazine, 1990^ 以礼物经济形式出现的黑客文化(在线阅读)- Raymond, Eric S., April 1998^ 6.0 6.1 The Culture小说系列 - Banks, Ian M.; 1987-2000^ Muir, Patricia(2007年11月1日).Cornucopian versus New Malthusian perspectives.於2008年3月18日查閱.^ 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 (免费下载) - Doctorow, Cory, January 2003^ 拉里.尼文(Larry Niven)著,張京生、楊柳譯,《環形世界》,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br><br>[编辑] 外部連結<br><br>Effortless Economy: Abundance Without LaborThe (Needed) New Economics of Abundance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The Tragically Neglected Economics of AbundanceThe Energy Certificate A Technocracy Technate suggestion for a post scarcity economyA Place To Live In. Wilton Ivie Technocracy Digest Nov.1955.The Economics of Science FictionThe Post-Scarcity / Culture of Abundance Reading List v2.2Infinity Is Your Friend in Economics - contains links to a series of Techdirt articles on economics when scarcity is removedNanofactory Regulation - ideas on preventing post-scarcity through extensive DRM-like legal restrictions on nanofactoriesImagining Futures, Dramatizing Fears - classic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about highly automated societies, most of them pessimisticAutomating Feminism - Paragraphs 20-28 (and footnotes 12-20) discuss interest in post-scarcity amongst the New Left in the 1960s/1970sPost-Scarcity Princeton - a satirical essay including suggestions on transform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into a post-scarcity institution<br><br>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7%A8%80%E7%BC%BA”<br><br> <br><br>分类: 乌托邦 | 经济学&nbsp;<br><br>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精华:43
帖数:3238
魅力:5928
经验:6674
金钱:4795
注册:2004-10-24 01:56:16
21040    21040 2楼
2008-08-05 11:19:07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一直觉得后稀缺时代如果真的能到来,此时人类的学习和科技探索动力来源是个大问题。此时人类的继续发展和存在就有危险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 若不是因为生活压力所迫,谁愿意拿出生命中1/3的时间去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科学思维呢?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使得这个学习的时间不断变长,学习难度不断变大——当然,部分问题也可以通过专业细化分化解决。但是这样的话,交叉专业成功就会越来越少。我想,爱迪生越来越罕见也是这个原因——通才越来越难当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00">“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礼物经济。[4][5]在礼物经济里,人们相互交换的仅限于诸如社会地位、名声、特别技能等非物质性物体。”</font>在我看来,此时人类开始变得动物化了——这样的社会像不像动物园里的猴群?<br/>

何当仗剑破沧海?焚琴熔鼎铸龙渊。




精华:38
帖数:1609
魅力:3063
经验:2305
金钱:4132
注册:2007-01-11 21:24:22
63037    63037 3楼
2008-08-05 11:52:35

<br/>本人十分的不惧怕后稀缺时代的到来,就让后稀缺时代来的更早些吧~,最好是过了明~[em26]<br/>

. [B]本ID[/B] .




精华:108
帖数:5699
魅力:18319
经验:18459
金钱:13740
注册:2002-05-05 16:08:56
112028    112028 4楼
2008-08-05 14:53:07

<br/>那时应该只有个人,没有社会了。只要享乐,不需要科学探索了。见:<a href="http://www.djdq.org/94ul/dispbbs.asp?boardID=6&amp;ID=10107&amp;replyID=26789&amp;star=1&amp;skin=1#26789">《大结局》</a> <br/>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精华:38
帖数:1609
魅力:3063
经验:2305
金钱:4132
注册:2007-01-11 21:24:22
35038    35038 5楼
2008-08-05 19:20:18

<br/>&nbsp;我才不信呢,到时候突破后稀缺的是最伟大的战争了,这样人们的信仰就统一了,然后就是巨大而有趣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艺术展示了。[em05]<br/>

. [B]本ID[/B] .




精华:91
帖数:2894
魅力:5345
经验:4778
金钱:6753
注册:2004-01-15 18:04:57
107032    107032 6楼
2008-08-05 19:35:22

<br/>一个纯J8扯淡的概念。<br/>

我一谈文学就有人骂我,一怒之下,我开始搞行为艺术。




精华:38
帖数:1609
魅力:3063
经验:2305
金钱:4132
注册:2007-01-11 21:24:22
124030    124030 7楼
2008-08-05 19:43:00

<br/>&nbsp;不是纯jb扯淡的东西啊,这是在那个乌托的底子上产生的东西,很老很老了。。<br/>

. [B]本ID[/B] .




精华:14
帖数:428
魅力:1513
经验:849
金钱:1482
注册:2006-09-03 17:10:52
85040    85040 8楼
人(类)内在的生活,从未因物质世界改变过而且也永不会为此改变
2008-08-05 20:13:35

<br/>这不需要论证(当然也是因为我没有水平在正规的哲学框架内展开论证),只需要前后看看想想就够了。<br/>首先是物质水平和满足体验无关,满足感和不满足感是人主观的需要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反应,庸俗点,就是满足不满足取决于和邻居的比较而不是和自身需要的比较。举例说:杨贵妃洗浴很满足,但你看了华清池就知道了,但又怎样?无论现在的洗浴广场设施如何强于华清池百倍速、千倍,你是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唐明皇一天一场歌舞,娱乐至极,哪里比得上你上百个频道世界各地的娱乐节目随便换?可怜你只是手握遥控板整晚烦闷。<br/>其次,欲望不可通过物质消弥(好像和上文是一个意思?)它也是主观需要和客体无关。没有裤子穿的年代,裤子是最高欲望,有裤子穿了,无补丁是最高欲望,都无补丁了,穿名牌是最高欲望,都穿名牌了,人们会创造一个不能人人都有条件穿的名牌来。。。总之,人是会持续不断地创造欲望的,谁说什么物质会让大家没有了欲望,只是此人缺乏想像力,不像是科幻迷。<br/>我的认识是,人类内在的生活品质是DNA决定的,有多少欲望、有多少满足、有多少快乐、有多少痛苦,有多少闲、有多少忙,其实和物质世界怎样无关,只与人类自己是什么器皿有关。<br/>为什么会得出有关的假象?大概是满足感是基于比较的,而比较是被物质量化的,就让人错以为影响满足感的是物质,但其实是比较。<br/>为什么会认为科技会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是因为比较的邻续性,今天BB机换成大哥大,快乐到后天,又平淡了,就需要大哥大换成手机,进行新一轮刺激。。。但从相间的时段去比较人们的状态,你会感觉到科技真的没有带来什么幸福。以人类交通状态为例,李白要去看朋友,三月车马两月舟,他愁吗?不愁。现在你去看朋友,坐火车就气闷。坐飞机你也不乐,而你们的友情也不见得因此益增。<br/>所以,无论外在的技术或物质,对于人类内在的生活实在帮不上什么忙,生而为人,不仅仅如俗语说的死不带去、占地三尺是局限,一饱三倒是局限,勃起间隔是局限,你一生的幸福感和不幸福感也是局限,你一生的劳碌时间和暇适时间也是局限。。。DNA已经决定了人以及人类永恒的内在生存状态!<br/>贡产煮义不会到来、后稀缺也不会到来。。。不为其他,为人类自己决定了他们永不会有能力改变其内在生活品质。<br/>。。。或者说,贡产煮义到来过、后稀缺也到来过,而只因我们未体验到预设的生存质量,我们并不认为它们到来过。<br/>我说这是有真实的生活依据的:我小时候,全村父老被许诺的贡产煮义是:“点灯不要油,耕地不要牛。。。”还有什么忘了,我们也是以期待后稀缺一样的又向往又不敢相信的心情期待它的,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真的实现了,而且远远超越了,又怎么样呢?我得到了当初未敢想的享乐,但并未体验到享乐,同时也得到了当初料不及的苦恼,和他妈带牛下田一点也不逊色的苦恼!<br/>或许有人说:至少我们能指望从工作中解脱——人人都不工作总是可期待的。我想也未必。你如果肯沉静地分析,就会发现人类其实早就不需要工作了,甚至极端地说,人类一开始并不需要工作,工作是人类自己给自己的安排而不是什么环境所迫或者是造物的安排,自然的法则恰恰是所有动物都不用工作(当然,取食的过程是无论如何不可避免的)。<br/>我们为什么需要直接取食而外的工作?这是由我们的DNA决定的。人类永远不可能达到不工作的状态,因为他自身的DNA决定了他永远会创造出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机会。看看我们的城市,你们都在干什么工作?<br/>我是会计,在替政府算账。政府养着很多公务员,公务员干什么?管理人群。人群在干什么?除我是会计,还有教师,教师在干什么?培养下一代公务员。。。有多少人是在为直接满足我们自然的需要而工作?建筑工、面包师。。。了了无几。超市服务员勉强可算上,扫马路的勉强可算上,但为什么需要超市和马路?因为人们聚居,但他们聚居在一起并不是为打猎方便。。。我是想说,人类的工作的重心已经越来越是管理人类和人类的欲望,所以,人类和其欲望在,工作只会越来越多,物质怎样丰富已和工作量不直接相关。<br/>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为饭碗工作,但整个人类早已不是在为饭碗工作了。后稀缺怎么会缺了工作?只会更高、更快、更强。。。<br/>现实也有例子可鉴:据说非洲人工作压力最小。。。美国人并不因其社会富足而比我们更闲适,本来不需要怎么工作就能靠石油养天年的人们,却在为信仰什么整个你死我活。。。人类不会让自己闲着。<br/>(写累了。。。本可以闲着,可我的DNA令我不能闲着)——所以,人类的生存状态,从未改变过,也永不会改变。之所以会有“日新月异”的错觉,只不过是错觉。<br/>——我们想,刀耕火种的日子多苦啊,真的吗?<br/>——我们想,田野里的农人多没有生活乐趣,真的吗?<br/>——美国人也在想我们:生在那样的国家该多痛苦,真的吗?<br/>——秒说,后稀缺时代赶快到来,到来与不到来真有差别吗?<br/>怀抱憧憬也是人类DNA决定的吧?<br/>曾有朋友给我复述关于陕北牧羊孩子的“笑话”(大家估计都听过):<br/>——放羊干么?<br/>——攒钱。<br/>——攒钱干么?<br/>——娶老婆。<br/>——娶老婆干么。。。生娃娃。。。放羊!<br/>完了大笑。<br/>我问:你考大学干么?<br/>他领悟到了我的恶意,张口结舌。<br/>努力学习——考大学——做白领——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让他也考上大学——做白领——娶老婆。。。<br/>如果有区别,仅在于放羊有乐趣不是读书有乐趣?个人的经验是放羊。那么我们在听到这段子时,笑的又是什么?<br/>还有一个笑话,一个陕北老婆婆说:当年俺和江青是一块的,她现在可以坐在天安门城楼上晒着太阳纳鞋底子了(享福了)。<br/>我们也笑。<br/>但是,我们大体也能想到,江青的生活别管老婆婆怎样难于想像,其快乐并不比“坐在天安门城楼上晒着太阳纳鞋底子”多出更多;甚至,不比那位婆婆自己的生活幸福更多。<br/>还有我自己家人的笑话:婆婆看到昭君出塞,哭了。妹妹劝:人家出塞嫁的是外国皇上!婆婆说:离娘家那么远,嫁皇上又有什么好?<br/>说这些只有一个意思,人的悲欢哀乐,是恒定的、相同的,不为物移。。。人类也如此。<br/>(真的不写了。)<br/><br/><br/><br/>

我和这个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和最年老的人一样年老




精华:91
帖数:2894
魅力:5345
经验:4778
金钱:6753
注册:2004-01-15 18:04:57
12037    12037 9楼
2008-08-05 20:23:11

<br><br>楼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叔本华的一句话: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一个欲望的满足,都产生更大欲望所不能满足而带来的痛苦…… <br><br>[align=right][color=#000066][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5 20:23:50编辑过][/color][/align] <br><br>

我一谈文学就有人骂我,一怒之下,我开始搞行为艺术。




精华:35
帖数:899
魅力:2017
经验:1187
金钱:2236
注册:2004-03-03 20:03:21
48034    48034 10楼
2008-08-05 20:25:51

<br><br><p>见:穿石棉衣的人</p><br><br>

沉鱼自然是潜水中,有事下500 米以上钓钩和足够好的饵……




精华:38
帖数:1609
魅力:3063
经验:2305
金钱:4132
注册:2007-01-11 21:24:22
44044    44044 11楼
2008-08-05 20:30:31

<br/>&nbsp;后稀缺时代不缺药磕~<br/>不比担心这担心那的,对生活生存不必去焦虑什么,不用为别人去想什么,没有目标性的竞争。多好啊。<br/>很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人可以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代去生存的话,比一直活在一种状态下是幸福的,至少有真实的感觉,否则一切都是虚妄的东西。<br/><br/><br/>

. [B]本ID[/B] .




精华:91
帖数:2894
魅力:5345
经验:4778
金钱:6753
注册:2004-01-15 18:04:57
114040    114040 12楼
2008-08-05 20:33:00

<br/>这里对那个放羊的笑话做一个解读。<br/><br/>其实这个笑话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循环”,正如那个所谓请国王让开别挡他阳光的农夫的故事一样。<br/><br/>隐藏这个笑话背后的深刻的哲学命题是,快乐有没有层次之分?这是自从<font face="Verdana">伊壁鸠鲁就开始的极为深刻的美学和伦理学上的命题啊……<br/>不过扯远了,这与本话题无关,只是我就是想说一下……</font><br/>

我一谈文学就有人骂我,一怒之下,我开始搞行为艺术。




精华:108
帖数:5699
魅力:18319
经验:18459
金钱:13740
注册:2002-05-05 16:08:56
103032    103032 13楼
2008-08-05 20:36:50

<br/>所以,催眠术是通向幸福的惟一途径。 <br/><br/>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精华:35
帖数:899
魅力:2017
经验:1187
金钱:2236
注册:2004-03-03 20:03:21
56038    56038 14楼
2008-08-05 22:23:45

<br><br><p>其实他要说的是幸福感来自比较,好比锦衣夜行,只穿锦衣是不幸福的,因为在晚上没人看见无法炫耀,要的是白天穿着让人看见,才会产生幸福感。<br><br>所以幸福感的来源是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比别人强,于是就幸福,等到后稀缺时代大家都一样了,那也就没有幸福感了。</p><br><br>

沉鱼自然是潜水中,有事下500 米以上钓钩和足够好的饵……




精华:108
帖数:5699
魅力:18319
经验:18459
金钱:13740
注册:2002-05-05 16:08:56
72029    72029 15楼
2008-08-05 22:27:32

<br/>不矛盾啊,只有催眠能让饿得快死的人认为全世界都羡慕他们。 <br/><br/>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刷新树形列表
125039 ● - [转帖]后稀缺 6002字1楼 忘忧先生 2008-08-04 13:03:56
21040 ◆ - &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一直觉得后稀缺时代如果真的能到来,此时人类的学 433字2楼 冷眼 2008-08-05 11:19:07
63037 ◆ - 本人十分的不惧怕后稀缺时代的到来,就让后稀缺时代来的更早些吧~,最好是过了明~[em26] 45字3楼 小秒 2008-08-05 11:52:35
112028 ◆ - 那时应该只有个人,没有社会了。只要享乐,不需要科学探索了。见:&lt;a href="http://www.djdq 157字4楼 忘忧先生 2008-08-05 14:53:07
35038 ◆ - &nbsp;我才不信呢,到时候突破后稀缺的是最伟大的战争了,这样人们的信仰就统一了,然后就是巨大而有趣的各种各 71字5楼 小秒 2008-08-05 19:20:18
107032 ◆ - 一个纯J8扯淡的概念。 11字6楼 拼音输入法 2008-08-05 19:35:22
124030 ◆ - &nbsp;不是纯jb扯淡的东西啊,这是在那个乌托的底子上产生的东西,很老很老了。。 42字7楼 小秒 2008-08-05 19:43:00
85040 ◆ - 人(类)内在的生活,从未因物质世界改变过而且也永不会为此改变 2589字8楼 鱼无言 2008-08-05 20:13:35
12037 ◆ - &lt;br&gt;&lt;br&gt;楼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叔本华的一句话: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一个欲望的满足,都 149字9楼 拼音输入法 2008-08-05 20:23:11
48034 ◆ - &lt;br&gt;&lt;br&gt;&lt;p&gt;见:穿石棉衣的人&lt;/p&gt;&lt;br&gt;&lt;br&gt; 15字10楼 纪沉鱼 2008-08-05 20:25:51
114040 ◆ - 这里对那个放羊的笑话做一个解读。其实这个笑话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循环”,正如那个所 201字12楼 拼音输入法 2008-08-05 20:33:00
44044 ◆ - &nbsp;后稀缺时代不缺药磕~不比担心这担心那的,对生活生存不必去焦虑什么,不用为别人去想什么,没 150字11楼 小秒 2008-08-05 20:30:31
103032 ◆ - 所以,催眠术是通向幸福的惟一途径。 23字13楼 忘忧先生 2008-08-05 20:36:50
56038 ◆ - &lt;br&gt;&lt;br&gt;&lt;p&gt;其实他要说的是幸福感来自比较,好比锦衣夜行,只穿锦衣是不幸福的,因为在晚上没人看见无法炫耀,要的是 138字14楼 纪沉鱼 2008-08-05 22:23:45
72029 ◆ - 不矛盾啊,只有催眠能让饿得快死的人认为全世界都羡慕他们。 34字15楼 忘忧先生 2008-08-05 22:27:32
94026 ◆ - &lt;font face="Verdana"&gt;鱼无言的帖子写得很好,受教了。&lt;/font&gt;[quote] 617字16楼 chenyang_9 2008-08-07 20:11:17


Copyright ©2001 - 2025 大江东去,科幻长城
Powered By Djdqbbs Version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