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时代》,星河,SFW,2014.1(社会幻想小说?)
2016-11-20 18:04:19
露水很重。刘逸整夜都把脸埋在膝间,头发还是湿了。她没睡袋也没帐篷,完全无备而来。夜间她几次醒来,在极度困倦中强烈懊悔。本可以舒服地躺在宿舍床上,现在却在荒郊野外噩梦连连,漫漫长夜被纠缠不清的如丝梦线切成碎片。<br><br>刺耳的喇叭声强行侵入梦中,召集人在催人集结。刘逸不想睁眼。扛了一宿却没参加行动,说来觉得滑稽,但她就想这样迷糊到中午。喇叭的催促越发焦急,语气里已略带责备,刘逸不能再睡,旁边的许悦也在推她。<br><br>她们远离中心,其他人早就起来了,不乏女性身影。刘逸羡慕她们的长袖和仔裤,更羡慕她们不会在盛夏挥汗如雨。她们有着丰富的野战经验,而昨晚刘逸被许悦拉来时却身着一袭长裙。此刻,裸露在外的皮肤清冷滑腻,衣服内里却燥热难忍。<br><br>有人在路边洗漱,刘逸没这个打算。这些人能把任何环境当家,但刘逸做不到。大家小心地不把污水泼在草地上,高速路缘积起一摊水泽。刘逸不免羞愧地回头张望,刚铺过塑料布的草地上,东倒西歪的小草正在痛苦呻吟。<br><br>六点前整队完毕,俨然一支劲旅。眼下它只占据了一条车道,但随时都能扩展,形成密不透风的厚墙,挡住一切伤天害理的东西。想到这里,刘逸心底再次擦出一星火花。<br><br>旌旗招展,横幅林立,红布白字:“关爱光荣,残害可耻”;“善待生灵,和谐共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观赏≠食用”“每一朵红花都是人类至亲,每一片绿叶都是人类挚友”。在所有成文的主张中,最惹眼的还是那道如雪白绢,上面用绿色书写着一行大字——<br><br>“为植物的权利挺身辩护”。<br><br>丁童一直盯着大屏幕,观看高速路旁上演的闹剧。<br><br>半夜监控室就送来报告,告知有人聚集。及至清晨,已能看出这伙人的意图。丁童查询记录,发现今天有时鲜水果运输车途经此处,这些人显然要实施拦截。<br><br>个别好事的记者闻风而动,但大部分新闻工作者对这种哗众之举已失了兴趣。第一波消息散出来后,又有一些更好事者驱车经过,从车窗扔出所谓观赏植物的成品或幼苗,故意毁坏碾压得十分狰狞。从实时图像上看,队伍被一次次激怒,如同被击打后的长蛇一般痛苦扭动,但他们对疾驰的车辆毫无办法。<br><br>丁童撇撇嘴角。这些车号车型都会被监控记录在案,但植保们无权查寻。人家无可指摘,折腾——用植保的话说是“残害”——几株植物不触犯任何法律。<br><br>一辆轿车行经此处,不慎轧到散落在地的观赏植物。植保们不依不饶,硬要索赔。画面无声,但双方的交涉不难猜测。虽说不是你扔的但至少你轧了,就犯罪而言他们是故意你也算过失,从罪犯角度看他们是主你怎么也算从。司机与之激烈争吵,但终归寡不敌众,处境不妙。下属请示丁童,是否前往救急,但他却吩咐按兵不动,切勿因小失大。最后多少有些欢喜:司机同意赔偿,而植保则掏出刷卡器。关键是最后的最后,当赔偿者骂了几句扬长而去后,又有人悄悄从路边捡来几株被丢弃的观赏植物放到路中。<br><br>这次丁童很有耐心,非常有耐心。他没像以往一样,组织警力驱散这群乌合之众。过去他一直这样做,可对这些人非但难以治罪,还要遭受他们的嘲讽谩骂。这次,我等着,你们也等着。<br><br>丁童甚至想派人去做些“残害”植物之举,在泄愤的同时狠治这帮家伙,假如他们敢对“残害”者动粗的话。但他最终还是冷静下来,一来“残害”者的身份万一暴露无法对公众交代,二来真要发生流血事件很难收场。丁童毕竟不如当年一般年轻气盛。<br><br>一辆轿车减速驶过,估计又是来抛撒植物的。植保们敏感地警觉起来,两团物件刚被扔出车窗,几个人便飞蹿上去——这回你可跑不了了!<br><br>但那几个人旋即退了回来,好像被什么东西吓到了似的。<br><br>那是两具血肉模糊、被拆解得支离破碎的动物尸体—— 一只猫,一只狗。<br><br>“啪”的一声,丁童的手掌猛拍在桌上,右手小拇指被震断。<br><br>时鲜水果运输车恰逢其时地高高兴兴地出现了。<br><br>2<br><br>丁童立刻派人封锁现场。植保组织的拦截行动惨遭流产,召集人象征性地抗议了几句便鸣金收兵草草收场。刘逸和许悦距离事发现场最近,是以分别被询问。<br><br>“介绍一下前因后果。”负责记录的胡乙例行公事,“你们是去——”<br><br>“阻拦时鲜水果运输车。”刘逸身体紧张地一绷,“有什么问题吗?”<br><br>“我们不关心你的生态观点,但需要了解一些背景材料。”丁童解释。<br><br>“我们是为了拯救观赏植物,是为了告诉大家有些东西最好用眼睛观赏而不是用舌尖品尝。”刘逸振振有词,应对流利。平日组织的灌输还是有用的,这番套话她居然记住了。“观赏植物与人类感情深厚,怎么会有人忍心去吃它们?”<br><br>荒诞不经。丁童在心里痛斥。“然后呢?”<br><br>“然后你们就来了,运输车就被你们扣了。”刘逸轻描淡写。<br><br>“我们没扣车,车是当地警察带走的。”丁童觉得有必要解释,“而且不是扣留,只是护送它离开。”<br><br>其实那个场面刘逸和丁童同样印象深刻。丁童是在车载监控上目睹的,刘逸则是在现场亲历的……<br><br>时鲜水果运输车恰逢其时地高高兴兴地出现了。<br><br>自然被当即挡停。拦车人没注意有人虐杀动物,或者来不及注意这点小事。<br><br>司机联系车主;车主赶来出示各种证明;经检查车厢清洁干净检疫合格……可这些全都没用,植保群情激愤,反反复复就一句话:“观赏植物就不该被食用!”<br><br>时间渐近正午,暑气笼罩着高速上拥堵的长龙,人们纷纷下车围观。浓重的汗味已让刘逸备受折磨,同时她感觉有人正不坏好意地向她贴近摩挲。召集人嗓音沙哑,声嘶力竭地振臂高呼:“美丽的水果正在腐烂,呼吁大家捐款救助!”<br><br>观众的反应并不热烈,甚至夹杂着抱怨与反感,很多人急着赶路,也有人质疑水果腐烂源自拦截,但召集人不为所动。<br><br>“我们把它们买下来。”几个中年人围过来,一名微胖的男人友善地说道,“请车主报一个价格。”<br><br>“不行,这样起不到唤醒公众的作用。”召集人断然拒绝。<br><br>“那你要怎么办?”为首的警察问。<br><br>“请在场所有人认领,捐款,资助植物保护组织,绝不允许伤害再次发生!”<br><br>召集人可能是中暑了,有些语无伦次。警察为难地看看车主,表示无能为力。<br><br>只能怨丁童晚到了一步,最后车主怒而将一车水果倾倒路边,“我不要了!我认赔!你们别想拿它骗取同情和怜悯!”面对如此剧变,召集人当即发飙,或者为这种空前的残害,或者为自己的目的没能达到,总之流血事件一触即发……<br><br>“谈谈你对这事的看法,就此结束?”胡乙建议道,“你觉得是什么人干的?”<br><br>“极端分子吧。”刘逸略显踌躇,“不是极端的人,谁会做出这么极端的事?”<br><br>“会不会是……植保主义者?”胡乙小心地提示。<br><br>“完全没可能!”刘逸正色道,“我们连植物都不肯伤害,怎么会伤害动物?”<br><br>“认真想想,就知道完全有可能。”丁童玩着手里的笔,“我知道,你们内部也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植保是动保的自然延续,只是把动物权利扩展到了植物权利;还有一种质疑,为什么动物能像人类一样残害植物?在限制人类行为的同时同样应该限制动物行为。”<br><br>“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br><br>“你当然懂。”丁童没打算认真追究,“你目前所在的组织,就是反对动保那支。”<br><br>自那天之后,刘逸就再没参加过行动。后来有几次活动安排在室内,但刘逸觉得气氛诡异,便礼貌告退。再后来她逐渐疏远组织,只在心里默默支持。<br><br>询问许悦的难度则大得多。此女口齿伶俐,逻辑清晰,永立不败之地。丁童花了很大工夫,才勉强从她话里提取出现场情况的一小部分——最多占谈话总量的三分之一。<br><br>——直到后来,当丁童遇到那个名叫李萍的女人时,才发现许悦与之相比,真可谓“小植”见“大植”。<br><br>3<br><br>假如让丁童拿年轻时的自己与刘许二人比较一下,他会觉得自己更像刘逸一些:有独立见解,不轻易受人左右,性情相对温和,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br><br>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其时《宠物保护法》尚未制定,动保的主张仅限于时尚还没升格为社会主流认识,崇尚自然的色彩主义组织也没真正上位。但是有一点,能随时随地点燃丁童心中的怒火,让他义愤填膺,绝不手软——那就是对猫狗的残害与杀戮,或者把它们视作盘中美餐。<br><br>抗议行动此起彼伏,丁童作为主力从不缺席。每当他口若悬河地宣讲道理时,都感觉宛若布道一般神圣光荣——“爱不爱猫,吃不吃狗肉,早已不再是你个人的事情,而关乎一个群体的文明程度,绝不再是某些人的自由与权利。假如你坚决捍卫这所谓的自由与权利,那么——我们就是要干涉你的自由,就是要剥夺你的权利!怎么啦?”<br><br>正是由于丁童及诸同志的不懈努力,始有今日之曲调和谐:促成了《宠物保护法》的立法实施,促成了色彩主义组织的显赫地位,也促成了他与本就志同道合、至今并肩如初的妻子的婚姻。现在,“老植”们弹奏几个不和谐音也就罢了,屠杀宠物就是公然砸琴啊!<br><br>丁童想不到,自己一把年纪还会如此激动,也许这回触碰了他的底线。他注视着桌上的两个传统镜框:一张是一家三口,他与妻子,中间是孱弱的儿子;另一张是两位昔日的家庭成员,“积木”与“公主”,都是被收养的前流浪者——真正的流浪者,而非来自收容所;现在它们都已离去——小狗“积木”是被偷走的,很可能是报复;而猫“公主”却得享天年,几年前无疾而终。自此之后,丁童便失了养宠物的兴趣,开始侍弄花花草草。<br><br>植物也是生灵——在养殖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丁童深有感触。他与它们也有感情,甚至偶尔向它们倾诉衷肠。当它们作古后,他也会在花园角落埋葬枯萎的枝叶,但他心里清楚,这不是超度亡灵,而是沤化绿肥,是以他对所谓“植物安乐死”极不理解。总之不管怎样,这属于他的个人感情,植保们有什么权力禁食瓜果蔬菜?以常规方式烹饪也好,操刀一通乱砍也好,都不触及道德底线,尽管后者让人不舒服甚至讨厌。丁童尤其不能接受拦车的举动,自己病入膏肓走火入魔是一回事,没理由非要传染给别人,或者逼着别人一起练功废了躯干四肢。还有一份内部资料也让他大为不满:植保组织募集到的大多数钱款都用于宣传和资助新生的植保组织,如同传销一样,真正用于保护植物的资金屈指可数,仅供作秀。<br><br>丁童与一名激进的“老观”有过一次“是否有权摘吃自家水果”的讨论,结果不欢而散——<br><br>“假如他摘了别人家的水果吃,可以以盗窃私人财物的名义处理他。”<br><br>“财物?观赏植物在你们眼里不过是财物。”对方颇为不屑,“那要是无主的呢?野生的呢?是不是就能用盗窃公共财物来治罪?”<br><br>“这个……”丁童感觉有问题,但还是息事宁人,“这个可以再探讨。现在说的是摘吃自家养殖的水果。”<br><br>“自家养的水果就能随便吃吗?”对方理由充分地反问,“你自家养的孩子能随便杀掉吗?别说杀掉,虐待都要治你罪!”<br><br>“可水果能和孩子一样吗?”丁童想不通这些人的逻辑。<br><br>“那我换个说法——”对方说道,“你自家养的狗能随便杀掉吗?”<br><br>“当然不能!”丁童没做丝毫犹豫,“可水果能和狗一样吗?”<br><br>对方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嗤了一声不再理丁童。<br><br>——很多年后,当丁童反复回忆和思考这一场景时,感觉自己确实还漏了一条“可什么和什么能一样吗”。<br><br>丢弃的车辆在某温泉车库被找到,车主信息随即浮出水面。于是,这名有案可查的极端植保主义者进入了丁童的视线。<br><br>李萍,女,以极端植保主义为职业的极端植保主义者。<br><br>——这里的“植保主义者”只是归类,称她“生保主义者”更为准确,所有生命的庇护女神。<br><br>4<br><br>“我太太属于彻底的生命主义者,是个‘老生’,拒食一切有生命的食品,拒使一切有生命的制品,一切饮食日用都来自化学合成。”张东的介绍简明扼要,“但她性情温和,不要求别人与她一样。”<br><br>客厅里果然全是金属和塑料,但丁童很难相信“性情温和”一说。张东说李萍临时外出马上回来,并说他们的车三天前就已丢失,后续情况他不清楚,丁童和胡乙只能陪他闲聊。<br><br>“那你呢?”胡乙在笑里掺进友好,“不是‘老生’?”<br><br>“我没那么极端,我只算半个‘老植’。”张东回报的微笑充满自信,“我不吃草本植物,绝不吃观赏植物,但不反感用木本植物制造家具,虽说我也不赞成用植物做科学实验。”<br><br>“那您靠什么维生?”胡乙冒失地问道。<br><br>“我的食物来源是原核生物域,也有部分来自真核生物域中的真菌界,就是你们俗称的微生物。”<br><br>“可这微生物……不是生命吗?”<br><br>“你这种说法已经接近我太太了。”张东笑呵呵地解释,“在她看来,所有生命都是自然之灵,但我只是‘老植’,宽容的植保主义者,我不拒绝微生物食品。”<br><br>“那你们夫妻可怎么过啊?”胡乙摇摇头。<br><br>“每次她都要把我用过的锅仔细刷上很多遍。后来炊具干脆分开了,反正她也很少用。”<br><br>“那她穿什么?”胡乙愈发好奇,“棉花也是生命。”<br><br>“化纤制品。”张东回答,“高科技让化纤的舒适程度不亚于纯棉。”<br><br>“我想起来了——”胡乙从记忆中挖出一句话,狡黠地诵读起来,“‘宁可裸露,不穿棉布’,对吧?”<br><br>“请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张东正色道。<br><br>“尊夫人的饮水怎么解决?”丁童拦住胡乙的揶揄,“水里也有微生物……”<br><br>“她只喝蒸馏水,工厂封装好的。”<br><br>“可工厂在制取蒸馏水时,也会杀灭其中的生命啊。”胡乙质疑道。<br><br>“我太太说,是会的,但她看不到,而且不是因她而杀。”<br><br>“还不是因她而杀?”胡乙大笑,“人家就是卖水给她这种人啊!”<br><br>“我不懂这些,但请你尊重他人感情。”不知张东是回避还是不悦,避而不谈这个话题,“你们到底要问什么?”<br><br>胡乙自知失态,怏怏不快地闭嘴。<br><br>“丢车的事我想起来了。”张东主动开口,“我主张报案,但停车的地方留了字条,说偷车是为了拯救植物,我太太就决定放弃报案,不在乎了。”<br><br>“丢车必须报案登记,这不是在乎不在乎的问题。”丁童说道,“字条呢?”<br><br>“谁留它?”<br><br>“完整的原话是什么?”<br><br>“谁记得住?”<br><br>“那你能记住什么?”胡乙没好气地问道。<br><br>“我就记得,字条是被一根小木棍扎在旁边树上的,我太太见了,先慢慢拔下木棍,再轻轻把小树的嫩皮抚平,最后小心地在伤处贴上创可贴——别那么看我,她是为了固定住树皮让它快点长好。”<br><br>丁童示意胡乙住口,他猜到张东是故意惹他们生气,胡乙只得把嘴边的“有病”咽了回去。<br><br>“所以你看,她爱一切生灵,怎么会去伤害猫和狗呢?”<br><br>这是一句看似相当有力的反诘。<br><br>5<br><br>与李萍对话,如同与来自另一星球的生命交流。<br><br>“你们是不是就关心你们心中的猫狗,丝毫不关心别人心中的植物?”李萍遣词造句的方式很符合她的身份角色:语速急促,喜用问句,着重号基本都落在动词上。<br><br>“我们只负责你所谓的猫狗部分。”丁童耐心解释,“你们与运输车的纠纷,已由现场警察给了处理。”<br><br>“可我认为它们是一体的。”李萍态度坚决,“不说清这个,其他怎么说清?”<br><br>“那你说说看。”<br><br>对这种人,只能按她的思路往下走。丁童与他们交手多年,深谙此道。不过别急,他们思维跳跃,每当你跟着某条思路往前走时,就会发现对方已换了思路。<br><br>“你是否承认,没有时鲜水果运输车,就不会有这起残害猫狗的事件?”<br><br>“是吧。”<br><br>“真勉强。”李萍有些不满,“也就是说,没有运送就不会发生恶性事件,包括残害植物和动物——你们为什么只调查残害动物,却对残害植物漠然视之?”<br><br>“那事由当地警方管。”<br><br>“我指的不是拦车,而是残害植物!”<br><br>“他们没违反法律。”丁童脾气很好地解释。<br><br>“没违反法律?那他们是否践踏了人类的良知?”李萍怒从心生,“除了残害,还有几个故意吃剩的果核。我倒想问问,谁给了你们吃植物的权利?”<br><br>“大自然。”胡乙抢着回答。<br><br>“大自然?那大自然就没教会你稍存一点悲悯之心吗?”李萍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我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求所有人都与我观念相同,但就算吃植物,是否也该有个边界?你们有什么权力吃观赏植物?”<br><br>“边界是法律定的。”丁童告诉她。<br><br>“但法律是人定的!”李萍又补充道,“我们所有的人。”<br><br>丁童本想质问,既然是“所有的人”为什么却要按她的原则制定云云,但最终还是放弃。让这些人平静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机会陈述观点——或者谬论。<br><br>“那你说边界该如何制定?”<br><br>“至少应该做到不吃观赏植物!”<br><br>“我记得你们的主张是不吃野生植物……”<br><br>“当然,野生植物自由生长,与人类完全平等,我们如何有权吃平等者?我们有很多主张,这是之一。”李萍语速极快,但她的思想比语言更快,导致话语犹如子弹连发,“而且野生植物在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体内积聚了很多对人不利的毒素,拒吃它们也是为你好。”<br><br>“可最初的培植植物都来自野生植物啊。”胡乙插话。<br><br>“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对祖先的无知我们也没办法。”李萍战旗重升,“只能痛苦地面对某些既成事实。”<br><br>“好,继续。”丁童心想:没有祖先的“无知”,今天就没有你在这里大放厥词,“只能吃培植的。”<br><br>“培植的也不能随便乱吃。”李萍突然明白了丁童的伎俩,“当然了,我这只是基于你们的层次说话,对我来说任何植物都不能吃。”<br><br>“请继续针对我们的层次说话。”<br><br>“培植植物分两种:食用型和观赏型。食用型可适当食用——对你们来说;观赏型绝对不能食用!你想想,那么可爱的植物,与人类感情那么深……”<br><br>“稍等,感情等会儿再说。”丁童打断李萍,“这食用型和观赏型如何区分?”<br><br>“这就需要立法。只有立法才能让所有人了解边界,杜绝同类惨剧发生。”<br><br>“可在立法之前,我还有个问题……”丁童好像在思索,或者说假装在思索,“有些植物不好区分,比如番茄,本来是食用的,现在有人把它当观赏的……”<br><br>“既然有人要观赏,那就不能食用。”<br><br>“现在您不‘痛苦地面对’这一‘既成事实’了?”丁童提醒道,“有人,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还是习惯把番茄当食品。”<br><br>“那就区分,不是不能区分。”李萍大手一挥,表示不成问题,“从养殖时就严格区分。比如在养殖场就打上印记,哪些供食用,哪些供观赏,一目了然。”<br><br>“万一,我是说万一,从一根藤上摘下两只番茄,一个被打上食用标记,一个被打上观赏标记,它们的命运,就这样定了?”<br><br>“就这样定了。”<br><br>丁童彻底无语。<br><br>“您就不怕有人篡改标记?”胡乙忍不住插话,“把观赏的戳儿一抹给吃了。”<br><br>“首先要严格管理,严惩擅改标记者!”李萍坚决地说,“再说标记问题科学完全可以解决,比如写入基因什么的。”<br><br>——她还懂基因。<br><br>“好了,我们现在可以讨论案件本身了吗?”<br><br>尽管进展如此费劲,最终丁童和胡乙还是了解到,李萍有确凿的不在场证明。猫狗的死亡时间已经确定,而那几天她都泡在某著名温泉,车也是这里丢的。当然与发现被盗车辆的不是一处温泉:这是A温泉,那是B温泉。植保分子都喜欢温泉。据说他们的最终目的——假如不能进化出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就直接摄取矿物质维生。<br><br>“你相信那些人证?”出来后胡乙问道。<br><br>“不相信也没用,那里有监控。”丁童说,“无数的监控。”<br><br>6<br><br>丁童和胡乙回到警局已是午夜。一个人蜷缩着蹲在看守室的角落。丁童询问值班警察,被告知这是在现场抓到的伤害猫狗犯。他是一名惯犯,警局资料里有他暴力袭猫的数次记录。<br><br>“你做个笔录吧。”这种人太多,丁童管不过来。<br><br>“事发当天他到过现场。”值班警察解释,“他随身携带的刀具,也与法医鉴定的刀口相合。”<br><br>丁童明白了。“那我来问。”<br><br>姓名年龄职业,谭优三十无业。说说今夜的行为,就是把猫捆起来揍呗。谭优的平铺直叙已让丁童怒气冲天,最后他偏偏加上一句:“一般来说,我只要见到流浪猫,上去就给一脚。”<br><br>丁童放下笔,凑近谭优,用眼睛盯着他的眼睛。“我要是见到你,也随便踢你一脚怎么样?”<br><br>谭优一点也不退缩,挑衅地与丁童对视,一字一板地重复:“一般来说,我只要见到流浪猫,上去就给一脚。”<br><br>丁童的血猛地涌到脸上,眼看手就挥出去了,幸好小指的疼痛提醒了他,让他克制住这种于己不利的冲动。<br><br>“你这种没感情的垃圾,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丁童默念一些自我告诫的信条,“你们残害猫狗,不过是心底的暴力欲无处发泄罢了,全都有病。”<br><br>丁童转过身去平息怒气,避免看到谭优嘴角挂着的嘲弄。<br><br>植保分很多种,即使观点无分歧仍旧分很多种。“独善派”(这也是丁童唯一能接受的派别)、“街头演说派”“公开集会派”“秘密集会派”——有一次丁童破获一起秘密集会案,问题不在于他们非法集会,而在于他们借集会之名行邪教之恶,丁童对那首领说:有本事到阳光底下去,别总躲在地下室偷摸苟且。首领却反驳:公众不理解,当局屡打压,我们的诉求总得有地方释放。此外就是“直接行动派”,尤其是针对动物的“保植反动派”。而这个谭优,倒不像是植保分子。<br><br>“这是您家已故的亲人吧?”<br><br>丁童知道谭优在说什么,厌恶地转回身来。他不许这种人嘲笑他的宠爱。可惜为时已晚,尽管戴着手铐,谭优仍然手脚麻利地撕碎照片,吐口唾沫扔在地上。<br><br>丁童扑上去,一时竟不知该做什么,居然貌似热情地拉住对方的双手。他看着地上的彩色碎片,使劲地掰谭优的手指,谭优痛得大叫。接着丁童攥起右拳,狠狠砸在谭优脸上。从小指传来一阵钻心疼痛,丁童握起左拳再次打出。<br><br>第一拳打出去时,丁童还稍有犹豫,但接下来,他便把愤怒的拳头全都洒在谭优的脸上。眼看着他的脸像吹气一般肿胀起来,丁童依旧毫不手软。为拦车现场的猫和狗,为自家的猫和狗,为所有不幸死难的猫和狗。<br><br>丁童完全丧失了理性,这让谭优钻了空子。他抄起一把椅子,朝丁童狠命砸下来。丁童当即躺倒,鲜血从额头流进眼里。<br><br>谭优用力过猛,同样倒在地上,他一边笑一边擦去嘴边的血迹,“现在,你喜欢暴力了吗?”<br><br>“就算暴力也是对你们。”丁童艰难地爬起来,“我们心中有爱。”<br><br>“你们爱猫爱狗,可你们真正爱过一个人吗?”<br><br>丁童一巴掌把刚撑起来的谭优扇倒在地。<br><br>调查结论,不是谭优。<br><br>谭优被释放了。谭优暴力袭警,丁童未予追究,谭优同样没追究被警袭击。<br><br>“下次我见到流浪猫,还是会给一脚的。”谭优笑嘻嘻地告别。<br><br>丁童吐出一句有生以来最脏的脏话。[edit]2016-11-20 18:07:35.972624[/edit]